|
什么是Slack?为什么要用Slack?本文作者在进行深入研究之后,分享了一些对Slack功能设计的理解,以供大家参考。 最近迭代我司IM产品遇到了瓶颈,决定深入竞品,也就是Slack,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我为什么要用它?在官网的help center里是这样描述的:
Why use slack?Collaborate online just like you would in person.Bring the right people and information together in one place.Communicate efficiently, stay connected, and get things done faster.1、2说明条件,3是效果,即只有in personin one place才能达到efficientlyfaster的效果,这说明了什么?
Slack认为只有还原到最传统的面对面沟通才是最有效的,这无疑和罗振宇跨年演讲的还原能力不谋而合,在罗老师的演讲中,有如此论段还原能力,是我们逼近事实真相的一副眼镜、还原能力是最稀缺的能力,那么Slack究竟是怎样还原的?
传播模式
但凡一个成熟的IM,最基础的传播模式都是拉斯韦尔5W模式:Who→Says what→In which channel(媒介渠道)→To whom→With what effect(效果反馈)。
人一多,七嘴八舌,如露天广场,这个模式就失效了。为了尽可能还原面对面交流的效果,Slack引入了权限机制,一种系统模式下的传播结构: Slack中每个workspace(工作区)中的用户,根据角色不同,对应相应的权限,owner权限最大,guest权限可怜。
比如guest分为multi-channel guests和single-channel guests,对应他们能发声的媒介只有被邀请的渠道,范围是最小的DMs(群组)到private channel(私有渠道)、public channel(公共渠道),你不是这个广场的人,声量基本隔绝;members则拥有workspace下所有public channel的发声权限,且自动加入general channel(属于public channel,相当于广场上公告的地方);owner/admin则是赋予剥夺用户权限的角色,享受所有媒介渠道,广场的创建者,有权限创建管理shared channels(跨workspace沟通的渠道)。各个角色在不同的渠道中各行其是,不会打扰旁的人。
就权限管理而言,Slack属于RBAC1角色分级模型,主要是角色继承关系,owner/admin是最高权限。传播模型来说,与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相近: 这个模式告诉我们,传播中的微观、中观、宏观的各个系统都相对独立且处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作用中,安于各自的信道,各个系统不可能独立于整体结构,Slack亦如是。
下面我们说说从微观到宏观的传播:
人内传播
在我们send信息之前,我们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建设?马莱兹克认为,在我们传播信息之前,我们会受到自我印象、人格结构、人员群体、社会环境、所在组织的影响。
米德认为自我意识对人的决策有重要影响,分为:意愿和行为主体的主我(I),他人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的客我(Me),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1.自我印象、人格结构方面(相当于主我),这部分决定了你的主观能动性、意愿。
Slack还原了用户的一些考量: ①Status(当前状态):由emoji+内容+时间组成,emoji的还原问题,我们下面会细聊,文字支持多语言录入,status时间则限定为1年以内。这一段时间,你决定你的状态能否工作。
②Availability(当前是否在线):这一刻,困了累了不想工作、不想social,自闭起来,将自己set yourself away(DND勿扰模式)。如果不主动设置勿扰,前端会自动帮你判定当前在线情况(杜绝永久在线),PC端、Web端30分钟不活跃判定为away,移动端则是将应用切换到后台、杀死应用或者锁屏判定为away。 ③自说自话,打个草稿:把主观意愿写给自己看,类似于文件传输助手、备忘录,Slack提供的能力:to-do channels 创建行事历渠道;Wunderlist, in Slack’s App Directory 利用Slack强大的第三方应用工具; personal DM跟自己聊天的窗口。
2.人员群体、社会环境、所在组织(相当于客我),你无法摆脱的社会身份、期望回应的组织期待。
①member profiles(用户画像)的增删改:在Slack的付费计划中,owner/admin支持自定义用户画像的字段类型包含:文本、多选框、链接、日期、人员,选择不同类型的字段赋能一个更完善的画像,比如链接到自己社交主页,给领导或伙伴一个积极向上的形象。
②设置channel keywords(渠道关键词):不想错过渠道中所有关于你负责项目的信息,试着设置一些关于项目的关键词,做到第一时间了解、反应,符合身份,回应组织期待。
③任务优先级:slack提供多种形式让你时刻关注最重要的事项,分为主动优先级,用户需要自己设置的,比如标星(将各类重要文件聚合在一处)、All Threads(查看所有你关注的信息)、管理渠道列表(将不常用的渠道直接隐藏)、通知推送(设置非渠道消息或关键词才支持);被动优先级,用户被动接收的,比如Activity(将所有跟你相关的信息聚合在一处,比如@信息)、未读(无需切换渠道阅读所有未读消息)。将各类消息聚合,尽可能1个消息出口,提升用户过滤消息的效率。
④设置提醒reminder:如何时刻回应期待?通过机器人Slackbot设置时间提醒,提醒类型支持:增量时间、具体时间等,相当于一个闹钟。
人际传播
传统的面对面传播,日本学者船津卫认为是:将自己的心情、意志、感情、意见、态度、考虑以及地位、身份等等向他人加以表达的活动。
如何表达,只是语言么?
美国学者戈夫曼指出:
在若干人相聚的场合,人的身体并不仅仅是物理意义上的工具,而是能够作为传播媒体发挥作用。
人的身体?姿态、装饰品、携带品、发型、服装、表情…这一切都是传达到对方的信息,Slack是如何还原非语言文字的这部分符号呢?
1. Emoji的运用:面对面交流过程中,非语言符号即体态符号,比如手势、表情、视线、姿势等,相比苍白无力的语言,非语言符号有时候能更好地表达意义。
①Emoji reactions(表情回复):针对任何类型的消息形式,可以用emoji回复,比如投票、待办事项、表情达意,针对每条消息,每个member针对一条消息上限23个表情回复,每条消息最多支持50个不同表情,避免了刷屏的谢谢领导、欢迎、表情盖楼。传统人际传播中的体态被分解成各个类型的表情(人、活动、食物和饮料等等),还原了即时通讯中缺失的体态意义。
②便捷录入:emoji code让用户从琳琅满目的表情世界中解脱出来,输入:表情化名即可快速定位你要的表情,甚至可定制表情的名称;输入emoticons(情感符)将自动转化为表情,比如爱心= <3,心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