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查看: 104|回复: 0

“五边形房址”:仰韶文化遗址又添一处罕见新发现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64454
发表于 2024-3-13 15:58: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五边形房址”:仰韶文化遗址又添一处罕见新发现 光明日报太原11月11日电记者李建斌11日从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太原市国科大材料能源学院附属中小学建设项目施工区域内发现一处仰韶中期文化遗址。这是迄今为止太原地区发现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期遗存,对研究太原盆地新石器时代文化面貌、构建该地区史前文化序列、探讨太原及周边地区史前文化交流等,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该仰韶文化遗址,位于尖草坪区柏板乡镇城村西南900米处,地处长梁背山山前的冲积扇上,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南距汾河2.6公里,东北距柏板河1.6公里。  今年5月至7月,为配合太原市国科大材料能源学院附属中小学项目建设,在前期调查勘探的基础上,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研究。此次发掘出的五边形房子建筑基址俯瞰图资料图片  该遗址区域地层堆积厚0.3至2.2米,由表及里共分5层:首层为灰褐色黏土;二层为黄褐色黏土,属明清文化层;三层为黄色砂土;四层为黄褐色黏土,属宋金文化层;五层为灰褐色黏土,属仰韶文化层。遗址内共发掘出仰韶时期灰坑98座、陶窑11座、房址两座,出土了大量陶片和石器、骨器、兽骨等。其中,陶片以泥质红陶和夹砂灰陶为主,白陶仅见1件;红陶多为素面,少数器表施黑彩,图案以圆点、直线、弧边三角、网格纹、刻划纹为主;灰陶多为素面和弦纹;陶器多为手制加慢轮修整。目前,复原器物有彩陶罐、红陶素面敛口钵、灰陶碗、灰陶罐、白陶器座等,石器有单孔石刀、石斧等,兽骨主要包括狗、猪、鹿等。  据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裴静蓉介绍,在此次考古发掘中,最有价值的发现是“五边形房址”,面积约32平方米。尽管该房址面积不大,但房屋内部却有一定的“规格”,残存的西、北两壁高10至25厘米,壁面及地面有一层厚约1厘米的青灰色烧结面,质地坚硬。地面上北、中、南有三排排列规律的柱洞,应该是曾经房屋建筑木柱所处的位置。室内还有直径约1米、深0.5米的圆形灶坑,灶坑壁面为坚硬的红烧土,环绕壁面一周有6个壁洞,基本两两相对,壁洞直径10至12厘米,深7至10厘米;灶坑底部平整,有青灰色烧结面。灶坑内填土为灰白色,疑似草木灰,夹杂红烧土粒,出土有红陶片。灶坑东南处还有直径30厘米的烟道,灶坑底部与烟道相通。烟道壁面为红烧土,内部填土为灰褐色,出土有红陶片,可辨器形为红陶钵和尖底瓶;在烟道近灶坑处出土一完整的灰陶罐。  在山西,提起仰韶中期的代表,当数吕梁德岗遗址和临汾桃园遗址,因为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现了各类符合时代气息的器具,发现了五边形的房子,且规模较大,一处是137平方米,一处是90平方米。裴静蓉称,该遗址文化面貌单一,文化序列与吕梁德岗遗址和临汾桃园遗址相近,同属于仰韶文化中期的遗存。从目前的考古发掘来看,遗迹主要是灰坑,房址、窑址数量较少,且未发现同时期墓葬,综合判断该区域只是这一史前聚落的一部分。此外,该遗址北距龙山文化时期的镇城遗址仅约500米,时代上又有早晚关系,这两处遗址为探讨史前人类迁徙、聚落形态变迁、史前生产力发展等问题提供了新资料。  《光明日报》(2021年11月12日09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心飞设计-版权所有:微度网络信息技术服务中心 ( 鲁ICP备17032091号-12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8 05:34 , Processed in 0.69857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